研究发现肝脏参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
本报讯(记者朱汉斌)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广州)朱心红团
【资料图】
本报讯(记者朱汉斌)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广州)朱心红团队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与防治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揭示了肝脏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sEH)活性调节脑内β-淀粉样蛋白(Aβ)代谢和介导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7月3日,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神经元》。
以往对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多聚焦于中枢神经系统。近年来,研究发现,外周器官(组织)在正常脑功能维持以及脑疾病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阿尔茨海默病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复杂疾病,阐释外周器官(组织)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可能为其防治提供新策略。
该研究发现,肝脏参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肝脏sEH的酶活性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升高;而血液中14,15-环氧二十碳三烯酸(14,15-EET)水平则进行性下降;在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模型中,特异性调节肝脏sEH酶活性可双向调节脑内Aβ生成与沉积并调节Tau蛋白磷酸化水平,进而调控认知行为缺陷。
此外,肝脏sEH酶活性特异性调节血液中14,15-EET水平;14,15- EET可快速穿过血脑屏障并通过多途径调节脑内Aβ代谢;脑内14,15-EET与Aβ水平失衡是Aβ沉积发生的先决条件。
靶向肝sEH重组腺相关病毒的治疗,能逆转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模型的病理进程、改善认知行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血液中14,15-EET水平检测研究表明,血液中14,15-EET水平降低能够预测阿尔茨海默病发病,具有高灵敏、特异性特点,为疾病的早期预警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16/j.neuron.2023.06.002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标签:
本报讯(记者朱汉斌)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广州)朱心红团
2023杭州大专生补贴怎么领取以下是针对大专学历毕业生可以领取的补贴汇
社保缴费基数6000退休拿多少钱?来看看,接下来跟着社保网小编一起了解
近日,加勉乡党翁村在和美城乡“四大行动”的推动下,积极开展了一系列
格隆汇7月7日丨有投资者向伟星股份(002003 SZ)提问:公司未来的经营规
3DMEDICINES(01244)涨超5%,截至发稿,涨5 14%,报110 40港元,成交额2